魔都100> 建筑> 热门景点

魔都100:上海老城厢内竟然有座保存完好的清代藏书楼

    在上海的老城厢内,有一座历史超过250年的古宅,虽被评为上海市级文物单位,知晓的人却并不算多,这就是坐落于黄浦区天灯弄77号的“书隐楼”。

    天灯弄,原名为竹素堂街,是一条小街巷,因巡道衙门高挂的煤油灯,把弄堂照得很亮,如同天灯,而得名。书隐楼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已有257年的历史,是上海市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筑,也是唯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一所私宅。书隐楼建筑之特色为多砖雕、木雕,砖雕仪门、漏窗等雕镂山水人物,它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为“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

 

    关于书隐楼最初的主人有两个版本,上海地方志中记载此楼为与纪晓岚齐名的榜眼沈初所建,因为楼内“书隐楼”三字的匾额正是由这位乾隆癸未榜眼并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尚书及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的沈初所题。但历代《上海县志》中,均无沈初在上海活动的记录,可见该宅为沈初私宅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个版本则是,书隐楼原为明末上海名园“日涉园”的一部分。据史料记载,“日涉园”是明朝刑部员外郎、江岳参议、大名府使、河南学政陈所蕴(字子有,号具茨山人)的私家花园,书隐楼所在的天灯弄原叫竹素堂街,这竹素堂就是陈所蕴的别业。

    日涉园最初由陈所蕴营建。陈所蕴的祖宅在旁边的梅家弄,后来他又购进与宅相邻的唐姓人家的废基二十余亩,动工营建私家花园。“日涉园”由著名园林设计师张南阳设计和督造,园中计有尔雅堂、素竹堂、飞云桥、来鹤阁、明月亭、桃花洞、殿春轩等,号称有三十六景。花园建成后陈氏邀请文人骚客到日涉园赏景作诗,对园内三十六景作画吟诗,汇集成册,即取名《日涉园三十六景图》收藏在自己的“竹素堂”里。

日涉园图 明代林有麟绘

《日涉园图卷》中的“偃虹桥”

    明末清初,陈氏家道中衰,住宅及日涉园均被被明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深的后代陆明允收买,并对旧宅进行改建,传至孙子陆秉笏时,增建了“传经书屋”作为书房和藏书楼。陆秉笏的儿子陆锡熊,生在园内,乾隆二十年(1755)进士,三十八年与纪晓岚同任《四库全书》总纂,后授翰林院侍读学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陆锡熊深受乾隆赏识,被赐予了一幅《淞南小隐图》。于是他就想把“传经书屋”改成“淞南小隐”,并想请自己的上司和好友——《四库全书》的副总编辑沈初提写匾额。沈初觉得“小隐”有“告老还乡,归隐乡里”的意思,容易引起皇帝的误解,不利于仕途发展,所以便从“传经书屋”和“淞南小隐”中各取一字,取名“书隐楼”。

1 2 3 ... 7 下一页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王玮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