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建筑> 热门景点

离上海最近的古镇七宝老街 感受古色古香之美

  七宝古镇是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而七宝老街是古镇的旅游中心。整条老街的建筑古色古香,富有明清建筑风格,适合来此随便逛逛,感受江南古镇风情。七宝老街跟城隍庙有点相似,在这里浏览美景,看看各种小玩意还有美食小吃,真是不错的上海游玩地。

  七宝老街大门入口。七宝老街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它隶属于闵行区。

  七宝自后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历史上的松郡重镇,七宝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牌楼背面书(北宋遗存)楹联:长街还带宋时雨,小巷犹听大明钟。

   在民间流传着“七件宝”之说,曰: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

  老街广场正中的鐘楼是个旅游亮点,很多游客在此休闲、歇息、拍照。鐘楼旁边的市民文化广场周围沿房屋长廊悬挂着各种工艺品目不暇接。

   石牌坊的西侧有一座假山,可供游客拍照留念。

   房屋长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七宝古镇早在北宋就已是热闹的集市了,如今的老街深巷多为宋代遗存,而老街两旁大多是二层楼的仿明清式建筑,红墙黑瓦,白木门窗,狭长的街面上铺着青砖石板,很有韵味。

   七宝老街被河隔为两段,北大街主要是各种店铺,有卖工艺品、饰品、古玩字画。

  七宝老街虽然不大,但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景点:

  明、清时期,七宝隶属松江府,因棉纺织业的发展而趋于繁荣,是“衣被天下”的主要集散地。棉织坊,以实物、操作表演、人物蜡像,展示棉布的植、收、纺、织、染为主线,使今人领略七宝地方布文化与先人的智慧与勤劳,全方位介绍七宝曾经辉煌的棉纺织业。并设“喜堂”,重现古七宝民间婚俗场景,节假日并可参与模拟婚礼活动。

   七宝所产棉布有“七宝尖”之称。尖者,顶尖之谓也。现伦敦大英博物馆即有其制成品陈列。

  老行当再现的是昔日上海的民俗风情,七宝老行当馆位于上海闵行区七宝镇七宝老街上,占地500平米,陈列了许多传统的老行当,如弹棉花、铁匠、铜匠、木匠、编匠、裁缝铺、扎匠、制秤、算命等行当;沿街吆喝的扎匠、铁匠、爆米花、弹棉花等行当等。还有逼真的蜡像。

  时代在飞速发展,许多老行当到现在为止还在延续,只不过技术的发展,减少了人力物力,人们看到的就少了,而有一些也已经成为了历史。

  张充仁纪念馆坐落在张充仁先生故乡七宝镇浦汇塘桥堍,馆舍面积600平方米,为一明清风格建筑。粉墙黛瓦,飞檐雕棂;装潢新颖而不失古朴,展品珍贵可雅俗共赏。张充仁纪念馆的西洋雕塑艺术更是诠释了海派精神对于外来文化介入时的宽容和理智。

  七宝北镇向为青邑东南重镇,建有避风台,便船民避风雨之苦,又作戏台。

  蟋蟀草堂又名七宝蟋蟀博物馆,位于上海闵行区七宝镇七宝老街上,馆内收藏有大量的蟋蟀盆、蟋蟀标本等。每年9月初还举办蟋蟀节。沪上指七宝者源自蟋蟀,曾因抓蟋蟀名噪申城,可见蟋蟀文化之深厚根底。

  七宝皮影艺术馆是个非常好玩又有意义的地方,你在这样的一间不大的场馆内可以系统的了解一下皮影戏的方方面面,还可以看到非常宝贵的皮影戏的表演,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七宝教寺,始建于五代,原名陆宝庵,乃三国东吴大将军陆逊之孙陆机、陆云家祠,由吴凇江畔迁于此,扩其形制而成佛寺,吴越王钱镠赐以《金宝莲花经》曰:“此亦一宝也!”故名七宝寺。北宋真宗大中元年,敕赐“七宝教寺”匾额,香火日旺,名传四方,有“郡东第一刹”之称。镇随其名,谓七宝镇。

  

  小桥流水,小舟摇橹;楼宇倒影,细波如鳞;喜欢!静静的,美美的。

   过了桥就是南大街了,南大街以丰富特色小吃为主,短短的二百米小吃街,聚集了近百家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店铺。

  南大街美食,臭豆腐、肉串、粽子、芡实糕、扎蹄等样样都有。中间的河上可以坐船一游,每人10元,虽然航程仅十多分钟,但也可略为感受一下水乡情调。

  老饭店、天香楼推出的是颇具代表性的上海菜。

  酒肆、茶馆内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长嘴铜壶、方头竹筷。

  七宝老街美食里面比较出名的要数汤团啦,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表面做的突出来一点的是鲜肉的,很定也是最受欢迎的,还有甜的芝麻馅的也不错。

  老街美食粽子和串串

  海棠糕以花生为制作主料,海棠糕的烹饪技巧以烘烤法为主,口味属于甜味。海棠糕的特色:色呈紫酱红,形似海棠花,香甜且软,适宜热食。

  老街风景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徐盈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