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人物> 文化名人

魔都100:这个最爱喝冰红茶的上海女子竟成了铁观音制作工艺的传承人

有这样一位上海女子,人生前40多年从不爱喝茶,传播着戏曲艺术。一次机缘巧合下,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魏月德相遇,有幸品尝那一泡销魂的茶王茶“魏十八”,从此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潜心修行,成为魏萌铁观音第十代传承人。她,就是胡茜,上海广播电视台戏曲频道资深导演,制片人。

一泡销魂难忘怀 沉醉其中不自拔

据胡茜回忆,自己2013年之前几乎不喝茶,就爱喝冰红茶一类的饮料,就是从那年一档叫做《叩茶问道》的电视节目才开始喝茶,虽然喝茶时间短,但“茶点”却很高,对她而言,狮峰龙井只是一种清纯,武夷岩茶只是一种醇厚,古树普洱只是一种美丽,看一眼悦目,啜一口生津,却始终不能打动她。“唯有师傅的‘魏十八‘,它的兰花香、观音韵,一泡便将我击倒,使我沉醉于茶的世界而不能自拔。”她说。

2013年的3月1日,这是一个让胡茜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工作她一早便登上了飞往厦门的航班,午饭前到达铁观音的源头安溪西坪,拜见了现在的师傅,中国乌龙茶(铁观音)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先是一泡迎宾的“梦成真”,据说已是魏荫商品茶中的极品了,虽然有股兰花香源源不断地涌出,但胡茜也不曾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不过“梦成真”的确是个好名字,它让胡茜后来的梦真的都成真了。

当天傍晚,胡茜就喝到了传说中的“魏十八”。“魏十八”是魏荫名茶的镇山之宝,也是魏师傅的一款茶王茶,曾两度被拍卖到18万一斤的天价,有人说“魏十八”的茶名就是由此而来,但魏师傅说这是因为“魏”字就是十八划,魏家的铁观音制作工艺共有大小十八道工序,再说“嘉木”也是十八划,总之“十八”的含义很多,全凭自己去想。

记得喝这泡茶的时候,胡茜竟然两颊绯红,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淌了下来,说不出是兴奋,还是激动。胡茜发现,用 “生津”、“回甘”,或者“香、醇、爽、滑”这些传统意义上赞美茶的词语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表现出“魏十八”的境界的,它的神奇在于它可以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你身体最敏感的地方,让人欲罢不能。后来胡茜想到了阮籍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就是当时胡茜对“魏十八”最好的读解了。故而胡茜的心头从此就存下了这样的茶味,剪不断,理还乱。

胡茜曾经问过魏师傅,难道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只能换做四泡清茶吗?没想到魏师傅的回答让她绝望,魏师傅说如果你一个月可以喝到四泡“魏十八”就是天大的福分了,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有没有这个量给你。于是,“魏十八”就成了胡茜挥之不去的一种念想,每次,为了能喝上一泡魏十八,她会把飞机当公交车去坐,好在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后来她读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读到“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时候,才发现“魏十八”真的到了快要让她“喝不得”的地步了。

其实,喝不得的又何尝胡茜一个呢?后来胡茜发现所有喝懂了“魏十八”的小伙伴,都有过和她同样的感觉,只是他们比她更有定力。遗憾的是,她误打误撞,第一步就踏到了这里,真的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哭泣。

六年追随终出师 且将修行藏心中

魏荫门前一盏茶,观音树下三生缘。在松林头的观音仑下,胡茜终于见到了这棵让她魂牵梦萦的铁观音母树。树虽不大,但枝条披张,这种对生命和阳光深深的渴望,再一次打动了胡茜。虽然隔着山、隔着水,但铁观音在她心里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记得茅威涛演的《江南好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是神仙选择了沈黛,还是沈黛选择了神仙?”有时候,胡茜也会困惑,究竟是铁观音选择了她,还是她选择了铁观音,总之,她与铁观音的缘分就从“魏十八”开始了。

于是,魏大师的弟子里多了一位来自上海的传媒人。每逢五一黄金周和国庆长假,是安溪铁观音采摘制作的最佳季节,也是胡茜和铁观音重逢的好日子。

制作铁观音从采青、摊青、摇青、炒青,再到包揉、焙火,直到最后送到你我口中的那一抹清香滑爽或是甘醇甜润,无不包含着制茶人的茶水乳交融。

多年后,胡茜竟成了魏老师最心仪的弟子之一,开始了替铁观音立传的漫漫旅程。在这条路上,她终于明白了“魏十八”是怎样炼成的,它真的不是钱的问题,也不完全是量的问题,它的问题在于心,做茶人只有沉下心来,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去和茶相交,在茶人合一的境界里,才有可能做出让人一泡销魂的滋味。因此,品出“魏十八”的韵味,不仅需要缘分,还需要修为。师傅的“魏十八”不仅是茶人对茶的一颗匠心,一种真情,也是茶对茶人的一种感恩和回报,所以,它才能让你一泡销魂。

胡茜习茶笔记——采青:连续下了两天的雨,天终于开始放晴了。正午的时候,天上开始刮起了北风,天助我也,是采茶的时候了。虽然在太阳底下有点晒,但风儿吹过,依然是凉的。此刻,叶片上的水滴早已没了踪影,这时候采下来的茶,内含的氨基酸最多,质量也是最好的。

胡茜习茶笔记——摊青:也许是不想辜负这样的好天气,我从正午一直不停地采摘,不知不觉这一片茶园里的茶,竟被我们采完了,我这才发现日头已经偏西,师傅在叫我们摊青了。摊晾、摊凉,一个在室外,一个在室内,同是一个摊,却也是大有学问。所谓“日光萎凋”说的就是这个,师傅说,摊青要摊得均匀、透气,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人家弹棉花,棉花要弹得匀、松,摊青其实也一样。

胡茜习茶笔记——摇青:师傅说,铁观音的香是摇出来的。怎么摇呢?一摇匀,二摇水,三摇香,四摇韵。摇青的时间、节奏都是有讲究的,摇不到位,它的香韵出不来。摇过了头,茶就竭了。这里面的诀窍,就是让茶舒服。

胡茜习茶笔记——炒青:也是一门技术活。炒茶的温度非常重要,火候到了,容不得半点迟疑,起落闷扬,快如杨戬。这一关实在太难了,来不及细想,只是按着师傅的口令机械的操作,知道师傅示意可以了,终于缓过一口气来。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炒好的茶叶,吐吐芯芯软如棉,黑黝软嫩滑溜溜。看来,这茶的韵味儿示炒出来了。

胡茜习茶笔记——包揉: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把炒好的茶用白布包裹起来,扎成个球状,然后反复揉搓。我的力气下,手也小,好不容易在师傅的帮助下,扎起一个茶球。然后开始搓揉,绵绵的、摸着就像是人的肌肉,富有弹性。亦或是茶和我早已心气相通,一股浓浓的爱意油然而生,果然,茶不负我。

胡茜习茶笔记——焙火:和炒茶不同,焙火用的是阴火,这种火温的把握,就更难了,尤其是碳焙茶,功夫就在这个临界点上。师傅终于放心不下,亲自操作了。当然我知道,这也是检验我之前作业最好的时候,只有前几关都通过了,最后才有可能焙出好茶。看着师傅一脸灿烂,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六年来,在魏大师的悉心指导下,胡茜悉心学茶、研茶,和师兄一起,为师傅整理出版了《铁观音的前世今生》。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在看过书稿之后,亲自为她题写了“金笔”二字。在上海的著名文化刊物《红蔓》杂志里,由胡茜主笔的“茶楼啜茗”中,写得最多的自然就是铁观音。

2019年7月21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胡茜终于出师了,出师仪式不在安溪,而是在上海沪太路上的A---Z enith1865园区国际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铁”粉,一起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胡茜出师的前一天,《红蔓》杂志专门为胡茜举办了一个茶主题的朗读会,开篇“泡茶,如同一场恋爱”,说的就是她和铁观音的初恋,她们从相见、相识、相知,到最后的水乳交融,在胡茜的心里,铁观音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六年的苦苦追随,六年的相依相伴,终于,魏大师把一张“出师表”,拿了出来,这便意味着胡茜学满出师,有人问胡茜,是否会从此隐居山中,成为一名茶农,胡茜说,这样的修行是藏在心里的,她依旧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一名导演,不过铁观音和茶,都会成为她镜头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