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老字号> 生活日常

魔都100:聆听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一件事,一辈子

图片

    受访嘉宾:肖文浩,1956年出生于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市级传承人,上海亨生西服有限公司服装定制部、技术部服装高级设计师,首届“上海工匠”,上海教育评估院专家,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兼职教师、上海市教委技能大师、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十七岁进入裁缝行业,学习勤奋,出类拔萃,成为当时在南京路上唯一一个最年轻的能独立支撑起全部裁剪工作的人(未满20岁)。始终致力于西服裁剪、设计工作,并获得多项荣誉成就。

    发于机缘,历史流传

图片

图:20世纪亨生奉帮裁缝插画

    上海原本也有自己的本帮裁缝。但与之不同的奉帮裁缝技艺是1884年——也就是清末的时候——才真正传到中国的。19世纪,上海、宁波口岸开放了,上海开始有洋办了,外国人过来了,这就自然而然地涉及到外国人的穿着问题。有很多宁波的裁缝都三五成群地来到上海“创业”。他们起初是帮外国人修修改改衣服,做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活,收入也比较低。这些宁波师傅一开始帮荷兰人、英国人修改衣服比较多。他们把外国人称作“红毛人”,所以帮“红毛人”修补衣服的人就被称作“红帮裁缝”。而这些裁缝又大多是浙江奉化人,“奉”、“红”二字在上海话中为同韵,于是“奉帮裁缝”的说法便一直被叫到了现在。

    后来,宁波师傅们不满足于这些零碎活,就开始自己学着做西服。那时候的奉帮裁缝也很聪明的,他们把外国人做好的衣服拆掉,自己钻研其中的工艺,开始学着自己做西服。掌握了其中的手法技艺能够独立制作西服之后,他们便在上海建立起了自己的西服店。其中也有很少一部分人到日本去学习了。另外,还有一些宁波人去哈尔滨、海参崴学成归来,他们回老家带来了一些同乡,在上海做铺长。“奉帮裁缝”便在这段过程中形成并日益壮大。

    我们“亨生西服”店于1929年开在了四川北路。当时,从西藏路到静安寺这段路程,前前后后一共开过三十多家西服定制店。这些店家也有三六九等之分。我们亨生和培罗蒙是最好的两家,淮海路上的档次要稍微低一点,接着是四川路,档次最低的是大兴街的。后来在1946年——那个时候还没解放——亨生西服店店面由大的店面换小的店面逐步逐步搬到了南京西路茂名路,从此基本上就固定了。小的店面生意比大店面的生意还要好。其实,现在的“亨生”西服一开始叫“恒生”——永恒的恒。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恒生与原来的合伙人解散独立做。于是恒生西服就改了名字,运用英文单词“handsome”的谐音——“亨生”命名,表示英俊潇洒的意思。亨生西服就这样一直延伸流传下来了。

    店的老板徐继生也是裁缝,是第一代传承人。他是十五岁的时候,来到上海奉帮裁缝铺学了奉帮裁缝的手艺。他很聪明又勤奋。吃满“三年萝卜干饭”,优秀的他已在裁缝学徒中出类拔萃。他的长子徐馀章继承了他的手艺,成为第二代传承人,亨生的师傅林瑞祥是第三代传承人,我是第四代传承人。

    20世纪初,中山装诞生,大家流行穿中山服。推崇时尚的亨生借着这个机会对中山装进行工艺改造。当时的老板徐继生带领组织了一批在哈尔滨工作学习过的奉帮老师傅们一起加入改良。比如,原来的单领现在设计成双领;本来是七粒纽的现在变成五粒纽;他们还把制作西服的工艺运用到了中山装的制作上,亨生西服的少壮派风格融入了中山装当中。当时我们的中山服一般做成蓝色、黑色这种素色的比较多一些。做一套高档的中山装最初用的是华达呢、花呢这种上等的毛料,因为这种料子做出来的中山装会很厚实挺括,但是价格也会比较贵。后来,普通的布料也可以做中山装,价格也亲民了,穿中山装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慢慢形成了“中山装热”。中山装最辉煌的时候应该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西服盛行起来之前人们基本上穿的都是中山服。当时亨生改良的青年派现代中山装一推出来,就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购买。很多干部、文人都很喜欢穿这个。亨生也因此渐渐闻名于沪。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在服饰上的追求朝丰富多变的趋势发展,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穿着打扮有更多的选择。多种多样的新潮时装涌现,风靡一时的中山装被取代,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穿的人少了,我们自然也就做得少了。如今,能够做出一套正宗中山服的裁缝真的屈指可数。像我们这批老师傅们还能做,但碰到一个困难,就是我们的眼睛老花了,要看这些针针线线就会比较困难些。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