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老字号> 生活日常

魔都100:聆听非遗传承人的故事—— 一件事,一辈子

    摒弃浮躁,守住匠心

    在我们那个年代,能在亨生做到一套西服是很骄傲的、“扎台型”[1]的事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在亨生做到一套西服。现在是新时代了,各种服装品牌层出不穷。这时候就有人问了,你亨生西服是很早以前的老牌子了,这边商业街也转变了,现在年轻人还会不会来你这边做衣服,你还有没有生意?但其实,一直到今天,亨生还是很响当当的一块招牌,生意仍然盛兴。

    [1]上海方言中的俚语,表示“有面子”的意思

    首先,一些年轻人受到其父母辈的影响会来亨生做西服。当时一九几几年的时候亨生因为产量有限,不承接外面的衣服,价格又比较高,相当于当时上海人一个多月的工资,许多人无法承受起一套西服。像比我年龄大一些的老上海人将在结婚时不能在亨生做到一套衣服视作一个遗憾、一个心结。现如今他们有钱了,舍得花大约六千到八千买一套西服了,又适逢他们的儿子要结婚,需要做衣服了,这些老上海人就推荐这些年轻人前去亨生做衣服,趁机给自己也定做一套西服,也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对他们来说,这属于一种硬性需求。

    上海人喜欢在要穿的时候才来定制。大家习惯在秋高气爽的10月份结婚,结婚就要做西服了。所以,9月起是西装定制的高峰期。夏天来做西服的比较少,是做西服的淡季。当然,也会有老人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带着子女来“错峰”定制的,他们也是想多做几套。

    其次,亨生的设计也是与时俱进的,年轻人都很喜欢我们的版型。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满足于单一款式的服装了,量身定制特别火,这对于我们裁缝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希望。亨生更是借此机会将小众化服装的量身定制坚持到底。举个例子,比方说有的小青年结婚了来我们这里定做礼服。一般的小礼服的驳头上是有个、块缎面的。以前的老裁缝把这块缎面做成死的,是没办法拆的。现在我们将它改良了一下,既满足结婚时礼服对于缎面的需要,也可以把缎面拆下来平时也可以穿,更加灵活实用。有的年轻人看见店面橱窗里挂的西服比较好看,比较适合自己,他们也会进店来做衣服。也有的年轻人因升职,比方说主管升经理了,应酬增多了,或者是进入了一家比较讲究的外国公司,他们便需要好一些的像样的西服。外面别的店家的西服不一定合他们的身,而亨生西服量身定制,手工制作,更合身,他们就这样又坚持定做了好几年。还有一点,现今亨生店堂布置也蛮新颖的,西服摆放错落有致。西服设计也跟随潮流,有中山服等等,非常个性化,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不管怎么说,一家老牌店一定要开着,牌子挂在那里就是广告,大家就知道亨生还在那里。

图片

图:亨生西服(静安店)

    像我这样能在上海滩最顶尖的服装店做男装的,确实是很骄傲的。2012年的时候,我去参加比赛,被评为“技术能手”。接着,我就开始做上海市非遗传承人了。2016年我考评了首届上海工匠。当时一起参加首届上海工匠的都是劳模,都是一级的,一共有88位。只要你评选到了这个工匠,你就获得五一劳动奖。当时就是按照这个制度来评的,所以我也比较幸运。我做了40多年的裁缝,我的工匠精神就从这40年的平凡工作中来。我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对技术的专注与敬畏,是一种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信念与决心。简单来说,要做工匠,首先是爱岗敬业,第二层是精益求精,而更高的境界是甘于奉献。

    在单位,我也带了几个徒弟,又负责了几个学校的教学。比如从2011年开始,我每个礼拜都会去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每次去教四节课。我给他们讲课,教他们西服的工艺,中山服啊西服啊裤子等等,从最基本的慢慢变深。我也借此机会去挖掘一些好的苗子。如果他们也愿意的话,我们就把他们带过来培养他们。虽然这样去学校教学也是比较累的,但还是很值得的。

图片

图:肖文浩先生指导新人

    最近我也在转型。我会去做评委做专家,因为我现在是上海教育评估院的专家。只要是上海的中职学校有新的项目,我就要去做评委。最近,以我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被批了30万块,作为启动资金。这不仅是对你的能力认可,也是对我在做的这个工作的认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实际上我认为,你做一个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时间上能坚持得下来,你就能成功。

    说到年轻人学习这行,我也正带了几个徒弟。我带徒弟的原则一是人要聪明,要有悟性,二是要静得下心。师傅是领你进门,发展还要靠自身。最重要你要喜欢这个行业。你喜欢了就会想尽办法去研究这个东西。

    这个问题很现实。现在上海本地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孩子去学习这个行业,太苦了。对于这个行业的男孩子来说,娶老婆也很困难。因为一是工资不高,二是太苦太枯燥了,也很难静下心做。对于这个行业的女孩子来说,等到她们结婚了,她们的老公也会劝她们不要做了。现在这个行业连做兼职都很难找。上海周边地区的人来到这里进入这个行业也只是把这里当作高级培训班,他们在这里学习,学好了就走了,自己去开店做老板了。所以对我们来说,找到传承人确实很困难。

    在外国,比如法国的手艺人的工资是很高很高的,比白领的工资都要高。在中国,手艺人的工资太低了,只有六千元。特别是对于外地来沪的手艺人,他们需要租房,还要生活。哪怕是我们的老师傅的工资也不高,学徒就更不要说了。有的学徒我们收进来了,但是学了一段时间,觉得不适合做这个就逃走了,对这个行业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关于传承人方面确实有所担心。

    对于我这种已经退休几年的手艺人来说,我的理念就是,把我所学到的、掌握的东西教给学徒们。有关服装的手艺在男装女装中都是互通的。如果学徒们真正喜欢并且用心的话,他们甚至可以将这些手艺发展到其他方面,就能成功。

    前面也提到了,因为种种现实原因,现在选择来做裁缝这一行工作的比较少。我对于这门手艺传承的担心也是有的。其实,这门手艺的传承光靠我一个人、或者我们这些老师傅们拼命地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整个社会的支持。

    首先是收入待遇的倾斜。如果学徒们的工资能达到一万到一万二的话,他们可能会愿意继续做下去。相反地,如果工资太少,他们可能连生计都是问题。你想,他们在上海租个房都要起码两千块一个月,其他生活零零碎碎的支出也都要自己出。对手艺人的工资待遇能有所倾斜,他们其中响应的人也会增多,激发这个行业的活力,响应的人多起来了,我们也能够从其中挑选适合的学徒人选进行传承。

    其次是社会地位的提高。这个是很重要的。手艺人的范围其实很广,如果大家都重视手艺人的话,这个国家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很好。有一段时间很崇尚搞金融的,后来大家又觉得制造业的好一点。其实,手艺的东西,要求很高。比如现在的凳子,小孩子喜欢坐在凳子上摇摇晃晃,如果手艺不好,一摇一晃就很容易坏。然而,手艺的东西效益不高,做一个小凳子能卖多少钱?几十块钱最多了。木头好一些,价格能高一些。这是很令人心寒的一件事,手艺好不起眼,没用。可能现在唯一受尊重的手艺人我估计也就只有厨师了吧。因为人人都爱吃好吃的,每个家庭也都需要他们。但这也就更加需要社会来尊重我们所有这些手艺人。这样,我们的手艺才能传承下去,越发展越好。

    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裁缝。47年来我一直想把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做到极致,今后我也会继续坚守在这里,不断学习创新,使老字号亨生西服独树一帜的精湛工艺和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采访及整理:费逸滢

    信息来源/静安区文化馆 静安文旅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综合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