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人物> 文化名人

魔都100:海派工艺大师|郑名川:从小学到大,只为做好木版水印

尽管是2000年入职朵云轩开始从事木版水印工作,但其实郑名川与木版水印结缘的时间要早得多。几十年的熏陶和接触,让他们对这门艺术技艺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在行业内“高地林立”的情况下,朵云轩的木版水印如何做出自己的特点,这也是郑名川一直在思考的。这次成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候选者之后,郑名川肩上的担子显然更重了。

青少年时期就对木版水印了然于心

直到现在,郑名川也认为他2000年从中国美院国画系毕业来到朵云轩做木版水印有一份天意在。因为当1990年代初他还在中国美院附中读书的时候,就被图书馆里那套《百花齐放》迷得如醉如痴。《百花齐放》正是北京荣宝斋当年根据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三位工笔花鸟画名家作品所做的一套木版水印,虽非原作,却几乎看不出真假。木版水印技艺的厉害,郑名川当时就领教过了。

入读中国美院后,当时的浙江美院水印厂又是与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斋、天津杨柳青齐名的中国四大木版水印高地之一。在数年的耳濡目染之后,当郑名川正式加入朵云轩的时候,他对木版水印已经十分熟悉,并且有了自己非常深入的理解。

朵云轩的木版水印可以追溯到1900年开店之初。当时信笺是朵云轩的拳头产品。这些笺子中的花草图案正是由木版水印做上去的,其图案之精之细之雅,很快赢得了文人墨客的赏识。彼时朵云轩所在的今福州路、河南路和广东路一带出版社、书店林立,是文化人云集之地。朵云轩的笺子能脱颖而出,足见其技艺之高超。

这一点在张爱玲的名篇《金锁记》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开头张爱玲上来便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一张薄薄的信笺都插入了小说名篇的开头,朵云轩当时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用数年时间完成《群仙祝寿图》的勾描任务

由彩色套印信笺发展成印制书画,那是朵云轩1958年成立木版水印室之后的事了。木版水印一般分为勾描、刻板和水印三个环节。学中国画出身的郑名川入职朵云轩木版水印室,很自然地就被分到了勾描组里,师父是名家刘慧芳。刘慧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在朵云轩学习木版水印,是此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她学习的时候,当时朵云轩最早做木版水印的一批老先生还都是五十多岁的盛年,所以刘慧芳是得过真传的。

郑名川对记者介绍,勾描极其考验一个人的书画功力和对于传统书画的理解。首先要对一些博物馆的名作进行临摹,要画得一模一样,这便是“副本”。把副本拿回工作室后,就要对书画作品进行拆分,根据原作的色彩和结构,将作品拆分成一个个块面和章节。这些块面就成了刻板师日后进行雕板的依据。所以,勾描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奠定了木版水印作品足以“以假乱真”的基础。

这对郑名川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因为他是学院派的国画专业毕业生,原本可以成为一名艺术家的他,在勾描的时候必须收起自己本能的艺术想象,要克制,要“戴着脚镣跳舞”,完全忠实于原作。同时,这种忠实又是基于对原作者创作的充分理解。因为说到底,木版水印是一种书画的复制基因,还原逼真,是木版水印的初衷。这一点,郑名川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俨然成了郑名川的一项使命,是他作为木版水印技艺第四代传人的使命。

入职朵云轩两年后的2002年,郑名川迎来了艺术人生中的扛鼎之作,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的木版水印制作。现在人们对这部一百年前的海派绘画巨制并不陌生,因为这件作品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就曾亮相中国馆,是当时的镇馆之宝。这真的是一幅巨作,十二幅通景屏,共描绘了46个人物 ,长度达到714厘米,高206.8厘米。郑名川用了数年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的勾描任务,他将这件作品一共拆解成了2000多块,其环节之细,任务之重,非以往木版水印作品所能比。当然,这件作品也成为了朵云轩木版水印的经典。

木版水印既是个人专攻之学,也是社会通力之学

前面讲了,木版水印其实并非朵云轩一家在做,起码业内就有“南朵(云轩)北荣(宝斋)”之说,这些机构都是木版水印界的执牛耳者。说到朵云轩木版水印的特点,郑名川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表示,其实各家在技艺上都差不多,若论血脉,则都可以追溯到荣宝斋。1949年前朵云轩的很多木版水印艺人就来自于上海荣宝斋。

当然,各家自己做木版水印之后,也都形成了各自的一些特点。郑名川说,如果一定要说一些区别,那就是朵云轩木版水印的原作大多来自于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中国画院和朵云轩自藏。这些艺术机构大多地处江南,很多藏品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有南方艺术的细腻和婉约,既然朵云轩的木版水印是为了复制这些机构的馆藏,那相应的木版水印作品也就做得要细腻一些,婉约一些,有一定的地域色彩。还有,就是书笺的木版水印一直是朵云轩的传统优势所在。当年一套《萝轩变古笺谱》参加德国莱比锡书展时惊艳四座,评委们觉得金奖已不能表达他们对这套书背后中国木版水印技艺的敬意,最后专门为这套书设立了一个莱比锡大奖。

目前,作为朵云轩集团副总经理和朵云轩木版水印分公司总经理的郑名川,承担着推动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重担。他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目前朵云轩从事木版水印工作的有18个人,其中有不少是年轻人。在勾描环节,他自己则带了两名子弟。木版水印技艺传承未来的希望正在于此。“木版水印既是个人专攻之学,也是社会通力之学,其合作化的特点决定了木版水印的传承不可能由一人完成。”郑名川说,“只有全社会一起关注,一起推广,木版水印技艺才能行稳致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